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镇海王

第2147章

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3190 2024-05-05 13:24

  他自己有着切身的体会,肠痈没有治好之前,自己明明才三十多岁,可是却是暮气沉沉,仿佛耄耋老人一般,做什么事情都不行。

  肠痈治好了,身体变的越来越年轻,充满了精力,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状态都很好。

  有着切身的体会,他对刘晋既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又是务必的信任。

  “陛下,请放心,臣一定竭尽所能!”

  刘晋一听,也是连忙恭敬的回道。

  “嗯~”

  弘治皇帝满意的点点头,接着想了想说道:“自古以来妇人生子都是从鬼门关走一遭,每年都不知道有多少妇人因此丧命,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刚刚出生就死了。”

  “每每年级于此,朕就深感心痛。”

  “繁衍生育乃是天道人伦,只有多生孩子,我大明才能够更加的兴盛,但死亡率如此之高,我整个大明人口万万,每年因此死掉的人数就极其的庞大。”

  “如果能够研究出好的办法出来,大大降低孕妇和孩童的死亡率,这将是功德无量之事,对于我们大明来说也是天大的好事。”

  说到这里的时候,弘治皇帝就显得非常难过。

  张皇后给他生了两个儿子,朱厚照养大成人,还有一个则是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,不得不说在医疗技术有限的情况下,即便是皇帝的儿子也容易夭折。

  “陛下,爱民如子,这是天下亿万黎民百姓之福!”

  “对于这方面的事情,臣也是知道一些。”

  “臣和大明医学院的教授聊过此事,他们说在这方面有30%的死亡率,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。”

  “这意味着,每三个产妇都有一个面临着死亡的威胁,并且新生儿因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措施,死亡率也是非常高,高达40%(这不是杜撰,而是真的有这样高,在解放初期,西藏这边的婴儿死亡率高达43%,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)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早夭的孩子。”

  眼前的弘治皇帝,他是真的爱民如子,自己老婆生孩子这件事情上都能够想到天下的黎民百姓,足见他真的是一个好皇帝,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。

  “所以朕才想到你,朕的肠痈都能够治好,朕相信你也是有办法能够将这个死亡率给大幅度的降低。”

  “这孕妇的死亡率和婴儿的死亡率如果能够降低到十分之一左右,我大明每年就可以多出几十万人,十年就是几百万人。”

  “而这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大事!”

  弘治皇帝听到刘晋的话,脸色都微微一变,有些东西如果没有去统计的话,你还不觉得多可怕,可是真正统计出来就会觉得非常可怕。

  “陛下,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居高不下,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。”

  “首先来说就是接生的方法非常的单一却愚昧,因为男女大防,故而接生的都是稳婆,这些稳婆往往都是目不识丁的妇人,所用办法也都是一些土办法,像鞭打、吃头发、针刺等办法。”

  “先不说有没有效果,单单是给产妇留下的心里阴影,恐怕也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。”

  “同时出现各种紧急情况的时候,这些稳婆往往什么医疗技术和方法都不懂,无法实施急救,造成孕妇和婴儿的死亡。”

  “新生儿方面,死亡率居高不下,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。”

  “一个是分娩过程不专业,有些时候甚至于硬拉生扯,造成婴儿的死亡,也有时候分娩时间过久造成婴儿的死亡。”

  “另外就是消毒不彻底,容易产生破伤风,古人言七天风,八天扔就是这个原因。”

  “此外还有麻疹、天花、猩红热、肺炎、伤寒等,这些都是致命的。”

  “最后就是迷信,生病了不去看大夫反而去问鬼神,巫婆、道士、和尚之类的,错过了治疗的时间,导致了孩童的死亡。”

  刘晋听完也是郑重的点点头,开始详细的讲述起这方面的一些事情来。

  弘治皇帝仔细的听着,对于这方面的信息,他知道都很少,毕竟从小到大,他所学,所看、所接触都是儒家经典以及所谓的帝王之术和治国之道。

  这生孩子可是比较忌讳的事情,他这个当皇帝的自然是很少、很少接触和了解的。

  “那依你之见,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?”

  弘治皇帝沉思许久,想了想问道。

  “陛下,此事目前来说是无法去有效解决的,最关键的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!”

  “一直以来,我们对这方面的事情都是比较忌讳的,缺乏对这方面的研究,即便是大夫,也只是在分娩前诊脉,开开安胎药,至于分娩的时候,大夫也是无法涉足的。”

  “只是靠着一群没有医学知识,又没有任何文化的稳婆来接生。”

  “如果这样的观念不改变的话,我们在这方面的医疗技术是始终得不到提高的,想要提高存活率,降低风险就必须要有大夫参与其中,专门进行研究,方可有进步。”

  “但这方面的事情很忌讳,又涉及男女大防,故而即便是大夫都不愿意参与进去,而产妇和产妇的家人显然都是不愿意让男人参与进来的。”

  刘晋也是无奈的摇摇头。

  要是穿越到古代,最让刘晋觉得无奈的事情是什么,那一定是愚昧且无知的封建思想。

  “朕记得大明医学院这边不是开设了妇产科吗?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