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之南洋再起

第1207章

大明之南洋再起 听风煮雨夜 3899 2024-05-05 13:24

  吩咐完这些,他又转头说道。

  “立刻派人去向九国岛那边报信,就说明军来犯,请求支援!”

  祖泽清并不认为就凭一个对马岛,就能挡得住来势汹汹的明军。

  所以,祖泽清准备要避其锋芒,保存实力,暂时躲避明军的兵锋,不和明军进行正面接触。

  毕竟俗话说的好,大清是爱新觉罗家的,但兵却是他自己的。

  用自己的兵,去死保爱新觉罗家的大清,那他祖泽清岂不是就成了大冤种了吗?

  说罢这些,祖泽清便带着人准备撤离。

  他亲自登上了自己的座舰,然后下令船队出港离开对马岛,暂避明军的兵锋。

  在祖泽清的命令之下,一条条清军船只扬帆出海。

  随着时间的流逝,看着己方的船队逐渐驶出了海湾,祖泽清明显的松了一口气。

  只是就在这时,船队上下忽的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。

  “敌袭,敌袭!”

  “前方十五里处发现敌人舰队!”

  “……”

  一名名清军瞭望手扯着嗓子大喊道。

  祖泽清闻言,脸上的表情顿时僵住了。

  他知道,自己的打算落空了!

  虽然由于祖泽清反应迅速,清军的水师没被明军舰队堵在港口内。

  可现在的情况却也没好到那里去!

  双方之间的距离不过十五里,对于海战而言,这个距离已经很近了。

  所以,目前摆在清军面前的选择,也只有迎战了。

  跑是肯定跑不掉的。

  这宽阔的大海上一望无垠,清军不可能甩脱明军的追击。

  如果祖泽清不想坐以待毙,只有迎战这一选择。

  “备战,备战,全军备战!”

  祖泽清冷着脸下令道。

 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,清军上下都开始准备战斗。

  船只侧舷上的炮窗被打开,露出一门门黑洞洞的炮口。

  清军的火炮数量不断多,但也是有一些的。

  在祖泽清看来,在对上明军之后,自己这边应该也能勉强支应那么两下。

  不至于说是完全没有抵抗之力!

  双方之间的距离在被不断的拉近,明军的舰队那边,蒸汽铁甲船已经开始烧起了锅炉,做着战前准备。

  陈泽站在自己座舰的船头,眺望着不远处的清军战舰,眼神中闪过的炽热的战意。…。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”

  “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?”

  驰骋疆场,凭借军功封侯拜将,才是男儿最大的浪漫啊!

  “传令下去,舰队即刻开始着手排列作战阵型!”

  “蒸汽铁甲船在准备完毕之后即刻出击,扰乱敌军阵列,为我军夺取战争先机。”

  陈泽有条不紊的下令道。

  双方之间的距离还在不断的拉进,明军舰队中的三条蒸汽铁甲船跃阵而出。

  烟囱喷吐着大量的黑烟,船只尾部拖着一条十分明显的白色浪花,向着当面的清军冲去。

  风帆再加上蒸汽机的辅助动力,使得这三条蒸汽铁甲船的航速非常的快捷。

  最起码,和传统的风帆战列舰比起来,要快上一大截。

  只是一眨眼的功夫,大明的三条铁甲战舰便窜了出去。

  祖泽清站在甲板上,眺望着明军的舰队迅速排列出作战阵列,全程动作流畅不见丝毫迟滞。

  可见明军水师之精锐!

  对此,祖泽清心中充满了羡慕的情绪。

  如果自己统领的清军水师,能有明军水师一半的精锐,或许自己也能巴望一下爱新觉罗家的那个位置……

  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,祖泽清迅速下令军队准备战斗。

  和明军那边的准备战斗不同,清军这边的准备战斗,说白了就是一窝蜂的往上冲。

  清军这边对于水战基本上属于是门外汉,之所以能战胜日本的水师,靠的就是船坚炮利。

  战略战术之类的东西,我大清统统是没有的!

  很快,双方便接战了。

  明军的三条蒸汽铁甲船一马当先,距离清军水师阵列越来越近。

  轰!轰轰!轰轰轰!

  下一瞬间,震耳欲聋的炮击响起。

  蒸汽铁甲船甲板上安装在炮塔内的火炮开火了。

  他们仗着自己的高射程和高精准度,提前开始了炮击。

  一枚枚炮弹开始向着清军水师倾泻!

  很多炮弹落空,都打在了水里,溅射起的水柱十分的明显,泼洒的到处都是。

  但也有炮弹直接命中了清军的战船,恐怖的动能作用下,明军的重炮几乎能一炮打出一个大窟窿。

  海水从窟窿中不断的漫进船舱内!

  轰隆隆!轰隆隆!

  开花弹炸开,火光夹杂这硝烟和破片横扫四周。

  将清军船只的甲板变的像是用血洗过一样。

  明军的重炮不断的轰鸣,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了炮击声。

  明军的蒸汽铁甲船如同虎入羊群般,横冲直撞的杀入了清军水师的阵列之中,船只两侧的炮窗打开,黑洞洞的炮口不断的打出一发发炮弹。

  尽情的倾泻着火力!

  和明军高大的蒸汽铁甲船比起来,清军的船只便都只是一些小舢板。

  在明军的重炮之下,很快便被打的木屑横飞,损失惨重。…。只是眨眼的功夫,便有好几条战船被击沉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