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之南洋再起

第964章

大明之南洋再起 听风煮雨夜 3904 2024-05-05 13:24

  随即,便是一阵阵震天动地的山呼万岁。

  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
  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
  “……”

  万岁的呼喝声响彻了京城内外。

  朱宏煜催马缓行,道路两侧便是山川坛和天坛。

  顺着这一条京师的中轴线继续往前,便能穿过了整个外城,便抵达了正阳门外。

  御驾队伍穿过正阳门,直入内城,向着皇城而去。

  在这个过程中,道路两侧的欢呼就没有停下过。

  “万岁!”

  “万岁!”

  “万万岁!”

  “大明万胜!吾皇万岁!”

  “日月山河永在,大明江山永在!”

  “……”

  朱宏煜尽情的享受着万军的欢呼,然后,将目光看向了前方不远处的承天门。

  哪里,便是皇城的大门了!

  他带队入了承天门,便算是进入了皇城的范围。

  进入皇城之后,道路两侧的两座建筑,分别是社稷坛和太庙!

  再然后便是午门,过了午门,便是紫禁城。

  朱宏煜高坐马背上,望着眼前雄伟壮阔的紫禁城,眼神中有些惊叹。

  南京虽然也有一座紫禁城,但南京的紫禁城实在是太残破了。

  再加上朱宏煜舍不得大手笔的修缮,所以,南京的紫禁城远比不得眼前的这座紫禁城的壮阔。

  在看到眼前这座紫禁城之后,朱宏煜才明白,为什么会有“不睹皇居壮,安知天子尊”的说法了。

  原本他对这个说法还不以为然!

  但当他真的看到这座壮丽的紫禁城之后,才意识到这句话是有道理的。

  真正令人畏惧尊敬的,确实是天子手中的权势没错。

  但谁又能说,天下大令皆由此出的紫禁城,不是天子权势的一部分呢?

  朱宏煜翻身下马,在诸多军中将领的簇拥下,大步向着被满清改名为太和殿的大殿而去。

  三大殿原本分别是叫做:奉天殿,华盖殿,谨慎殿的!

  等到嘉靖帝登基之后,三大殿失火被烧毁,重建后改名为:皇极殿、中极殿、建极殿。

  等到满清入关之后,当然不可能继续使用大明留下的名字,是故,又将三大殿改名为太和殿,中和殿,保和殿。

  现在朱宏煜所看到的三大殿,正是被满清改名后的三大殿。

  看着三大殿上的满文牌匾,朱宏煜只是冷声说道。

  “派人去把宫内所有有满文的牌匾全部拆掉,准备重做新的吧!”

  “对了,三大殿重新改回奉天,华盖,谨慎三大殿,沿用当年洪武旧制。”

  朱宏煜是楚王一系的宗室,而非是嘉靖一脉的宗室,对于三大殿的名称,要沿用洪武旧制是能说得通的。

  因为,他的皇位一是来自于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”的功绩,二是来自于他他手上所掌握的权力和军队。

  三是来自于他是大明宗室,太祖皇帝后裔!

  所以,朱宏煜还真就不用太顾忌嘉靖。

  而这一切,都和嘉靖没关系!

  朱宏煜身边的王汝贤闻言抱拳说道。

  “微臣明白!”

  说罢,他便从自己怀中拿出一个小本,将朱宏煜所交代的事情记录了下来。

  朱宏煜满意的微微颔首,然后继续向前。

  在诸将的簇拥下,朱宏煜大步走入了奉天殿。

  一眼,他便看到了那尊通体由黄金打制的龙椅,朱宏煜一甩身后的披风,大步向着龙椅而去。

  他走到了龙椅面前,然后转身座了下去。

  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大殿一周,殿中的明军诸将见此一幕,纷纷下拜道。

  “臣等拜见陛下,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
  “臣等拜见陛下,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
  “……”

  朱宏煜伸手虚扶道。

  “诸卿平身!”

  语罢,他又接着说道。

  “自甲申以来,天下倾颓,神州陆沉,大明社稷崩塌!”

  “二十三年矣!”

  “如今,朕赋天命,奋而操戈,兴起于南洋,乃有我大明今日之光复!”

  “朕能有今日之功业,实乃祖宗保佑,诸卿用命,天下百姓归心,朕实在不胜感慨!”

  “每每思之,便觉有千斤重担在肩,山河社稷皆压在身上,不得安寝!”

  “如今,终于故都终复,大明天下初有复兴之气象,朕终于也能向列祖列宗,向天下臣民,有所交代了!”

  所有人听着朱宏煜的讲话,皆是陷入了沉默之中。

  朱宏煜目光环视一周,接着说道。

  “但是,这还不够!”

  “现在我大明也只是刚刚收复故都而已,北地尚且未能全部光复,辽东尚且还沦陷于建奴之手,草原上依旧有蒙古人在逞凶,藏地更是叛离我大明久矣,西域尚未能打通……”

  “南洋诸国心存反骨者不在少数,诸多西夷对我大明也是虎视眈眈,东洋倭国更是不乏狼子野心,对我大明有所企图之辈!”

  “我等,还不能放松啊!”

  朱宏煜最后这一段话,与其说他是在警醒所有人不要放松,倒不如说这是他朱宏煜给明军诸将吃的定心丸。

  朱宏煜现在就是明确无比的告诉所有人,不用担心以后会没仗打,不用担心朝廷会在北地恢复之后,便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