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之南洋再起

第1065章

大明之南洋再起 听风煮雨夜 4236 2024-05-05 13:24

  作为一个首战即败的蒙古大汗,他是没有继续活下去,统治蒙古的资格的。

  ……

  半日的修整之后,蒙古人的军中再次响起了洪亮的号角声!

  一队队蒙古人在军令的命令下,再次向着张家口堡发起了进攻。

  “敌袭!敌袭!”

  “鞑虏来犯,全军备战!”

  “……”

  张家口内的守军也是迅速作出了应对。

  一阵阵刺耳的警报声中,张家口的守军做好了迎战的准备。

  战争,再次开始了!

  打到了这种地步,明军这边的弹药早已经消耗了个差不多,火炮和火枪的开火效率明显降低。

  唯有战局紧张之时,明军的火炮才会向着蒙军人员密集的地方开上一炮,缓解己方的压力。

  早已不像是刚开战之时的那般,可以肆无忌惮的对着蒙古人的阵列狂轰滥炸了!

  甚至就连火枪开火的频率也是降低了许多,只有零零碎碎的枪声不时响起。

  但那是线膛枪射手在狙杀蒙军的军官!

  成建制的齐射,轮射,早已经停止了。

  现在明军对进攻的蒙军进行火力压制,主要靠的便是弓箭。

  虽然现在明军的炮弹火药什么的都已经不多了,但箭矢还是不缺的。

  因为,城外的蒙古人一直向着张家口进行抛射箭矢,一直都没有停过。

  而箭矢这玩意,是能回收之后再使用的。

  随着战鼓被敲响,战场上弓箭齐飞,双方都在用箭矢进行着攒射。

  而明军由于占据地利,以及几乎人人有甲,在攒射的过程中可谓是占尽了上风。

  虽然明军的箭手箭术不如蒙军那些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弓箭手,但齐射进行火力覆盖的时候,其实箭术并不重要。

  因为,城下密密麻麻的都是人,只要你能将箭矢射出去就行,只要射出去了,大概率不会落空。

  战场上战鼓声越发密集,弓弦颤响声连绵不绝!

  惨叫声,哀嚎声不断的响起!

  战局逐渐激烈!

  双方都开始逐渐的出现了伤亡。

  就在这时候,罗卜藏再次大步奔到了布尔尼身边,喘着粗气,手指指着西南方,语气中满是难掩的震撼和恐惧。…。“大……大汗,大事不好了!”

  “明军的增援到了!”

  “我军的散布在外围的哨骑,已经同来援明军的哨骑有了接触。”

  “伤亡非常的惨重!”

  “……”

  罗卜藏手指的方向,正是大同镇所在的方向。

  就在这时候,再次有一名蒙古贵族一路狂奔到了布尔尼身边,用罗卜藏同样的语气,指着东南方开口说道。

  “启禀大汗,明军自宣府镇发兵增援张家口!”

  “我军已经同明军宣府镇之前锋进行了接触!”

  “……”

  布尔尼闻言,脸上的表情顿时便绷不住了。

  “该死!”

  “该死的明军!”

  “……”

  但是,即便是得知明军的增援抵达,布尔尼也是不甘心就此放弃对张家口的进攻。

  沉思一阵,布尔尼开口吩咐道。

  “罗卜藏,你带一队兵马,准备去阻击大同镇的明军援军!”

  “尕布尔,你带一队兵马,去阻击宣府镇的明军援军!”

  “你们一定要将明军援军给阻拦下来,为我大军攻占张家口争取时间!”

  吩咐完这些之后,布尔尼有将目光看向了张家口的方向。

  不断的喃喃道。

  “快了,快了!”

  “马上就能够破城了!”

  “本汗不会输的,本汗一定不会输的!”

  “……”

  ……

  与此同时,张家口城内!

  天空中飘着的明军热气球也是注意到了己方援兵的抵达。

 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,明军和蒙军的交锋根本就隐藏不住。

  魏武接到了消息,登上了城内的瞭望塔,手持望远镜眺望着南方。

  看着草原上那一面面飘扬的明字大旗,魏武失态的发出一声声畅快的大笑。

  “哈哈!”

  “哈哈哈哈!”

  “太好了,实在是太好了!”

  “我大明的援兵终于到了!”

  转过头来,魏武便对着己方的炮手们下令道。

  “打!”

  “给老子狠狠的打,我大明的援兵到了!”

  “不用再节省弹药了,给老子可劲儿的造!”

  “哈哈哈哈!”

  “……”

  随着魏武的命令下达,明军的炮击力度明显上升了一大截。

  一门门城防炮竭尽所能的倾泻着火力!

  很快,张家口的城头便被硝烟给彻底遮蔽了。

  ……

  “杀!”

 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,两队骑兵不断的相互靠近。

  罗卜藏带队准备阻击明军骑兵,三千蒙古骑兵在草原上狂奔,向着明军增援所来的方向杀去。

  而在罗卜藏所率领的蒙古骑兵对面,是一队队正在奔驰的明军精骑。

  大旗招展,鲜明的衣甲组成了赤色的浪潮!

  此次大同方面来源的明军,数量达到五千人的规模。

  并且还几乎全部都是骑兵!

  宣府镇方面的援军也是差不多这个数字的骑兵。…。之所以是骑兵,增援的还这么慢,完全是为了配合辽东方面的兵力调动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