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王冠

第311章

大明王冠 何时秋风悲画扇 3661 2024-05-05 13:24

  所以阿鲁台早就在准备。

  不过阿鲁台也小心。

  深恐梅殷这货是个绣花枕头,小朝廷刚建立就被大明平叛兵马摧枯拉朽,所以阿鲁台等了一段时间,直到朱高燧被围大田后,阿鲁台在尽起精锐南下。

  但阿鲁台只是逼近了榆木川。

  战争,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。

  阿鲁台的用意很明确:看朱棣如何选择,是先平叛梅殷,还是放弃梅殷,暂时防御自己雄师的南下而将兵力增援边关。

  若是前者,那么大明边关孱弱,可攻。

  若是后者……阿鲁台不打算进攻。

  就这么和大明对峙着,让梅殷在福建那边继续发展,一旦梅殷坐大,朱棣就会腹背受敌,到时候整个大明都将陷入战乱,鞑靼的棋局就能下得更大,少不得还要怂恿瓦剌和兀良哈也南下。

  至于大明是否会两线开战?

  这个问题阿鲁台想过,但直接否认了――稍微有点大局观和军事常识,就知道大明不会这么做,兵力两分之后,别到时候没能平叛梅殷,也没守住边关。

  那样的话,朱棣就得完蛋。

  所以阿鲁台此刻有点懵逼。

  数十里外,列阵的明军大营中,被数万兵力拱卫的中军大营里,坐镇指挥的竟然是大明当今天子,一个绝对不应该出现的人。

  这个时候,朱棣不是应该坐镇应天,指挥兵力平叛的同时,抵御北方防线吗?

  他怎么来了榆木川。

  他怎么敢来榆木川?

  大明对内要平叛,朱棣就算来到榆木川,他麾下的兵力也不会多,这样的状况下,他竟然还敢御驾亲征,真不怕死?

  懵逼的同时,阿鲁台有些兴奋。

  他在思索。

  如果朱棣有足够的兵力,自己可以选择敌进我退的局势,拖住朱棣让梅殷发展,若是朱棣兵力不够,自己就能够趁机杀死朱棣!

  没人能抵挡杀死朱棣的诱惑。

  朱棣有多少人马?

  阿鲁台不知道。

  根据斥候谍报,明军边关防线兵力,收拢起来,也就三五万之数――这个数字不大,若是双方兵力持平,在战力上来说,阿鲁台更相信自己麾下的精锐。

  别说阿鲁台有点懵逼,此刻中军大帐里的所有将领,都在懵逼之中。

  他们可没阿鲁台的雄心。

  一看是曾经打得咱们叫苦连天的燕王来了,几乎没人还有战意,都在想着既然朱棣来亲征了,咱们这次南下肯定吃不了好果子。

  要不还是撤了吧。

  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,喝着马奶酒,它不香吗?

  一位名叫巴根的千户道:“太师,朱棣来了,咱们什么时候发动攻击,应该趁他立足不稳之际,打他一个措手不及。”

  声音很弱。

  作为草原儿郎,巴根作为一名千户领导,虽然心里想着回家,嘴上却不会说出来,先套一下太师阿鲁台的意思。

  巴根的意思,就是柱子。

  这位千户当然不是鞑靼的柱子。

  阿鲁台怒视巴根一眼,“朱棣会那么蠢,没有点准备就来和我们对峙?你敢说这不是他的诱兵之计?在没弄清楚明军的情况之前,不能擅动。”

  又想了想说,“多派斥候,一定要弄清朱棣身边有多少兵力。”

  少则打之。

  多么……先退,再根据情况定夺。

  帐门忽然掀开,进来一人,也没行礼,扫视众人一眼,轻笑道:“太师可莫要着了朱棣的道儿,他身边肯定没多少兵力,他是跑到榆木川来唱空城计了。”

  阿鲁台精神一振,“何以见得。”

  进来的人不是鞑靼人。

  是个四十来岁的读书人,穿着大明的青花儒衫,面目儒雅,刚到暮春,却拿了把折扇意思意思,端的是风流倜傥,尽显读书人的潇洒之气。

  也有些迂腐。

  他叫吴笙游。

  还有个比较接地气的真实名字:吴小四。

  从真实名字可以看出他的出身。

  吴笙游是大同人士,因参加科举屡第不中,回到故乡办了个私塾,日夜读书,希望厚积薄发,等几年再去参加科举,一举光宗耀祖。

  靖难之前,鞑靼数次南下侵扰边境,吴笙游也是脑子抽了,想着写两首边塞好诗,若是科举不中,靠这两首诗去拜谒朝中要员,争取得到举荐。

  然而狗屎运气不好,那一次他刚出边塞去采风,恰好就遇着鞑靼南下侵扰边关,于是这个读书人被俘虏了,又因缘际会,遇着了他的“伯乐”。

  在美酒、“美人”和权势的侵蚀下,吴笙游的人生哲学变成了“宁做鸡头不做凤尾”。

  他成了阿鲁台的军师。

  如今在鞑靼更是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,此次南下,就是他的主意。

  第253章 天子之下,青云之上

  打仗,鞑靼人在他们最辉煌的时候……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弯刀铁骑下颤抖。

  然而时过境迁。

  元,已经不是当年的元。

  中原先是出了个朱元璋,好家伙,带着徐达、常遇春等一众猛将颠覆了大元帝国,如今这一代的大明君王,又是一个善于打仗的朱棣。

  论打仗,鞑靼人还是无所畏惧。

  除了朱棣。

  燕王时期的朱棣,就让鞑靼人痛不欲生,何况现在朱棣已是天子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